奏嘛新闻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连载】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第六章 谋 局

2024-02-10 11:12

微信图片_202402131028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其后少数未被消灭的日本侵略者仍负隅顽抗。1945年12月27日——31日,我山东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在冀鲁豫部队、平禹县大队、齐禹县大队的配合下,向日、伪、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禹城大战。此战不仅是山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而且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

为了再现这场鲜为人知的抗日最后一战,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德州市党史专家库总顾问陈璞平寻访禹城大战目击者、参战者及参战将领后代,广泛查阅有关抗战历史文献,精心撰写了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以气势恢宏的笔墨,全景式展现了禹城乃至鲁西北人民的抗战历史,特别是对禹城大战的真实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立体的展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月5日起,奏嘛新闻客户端推出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连载,敬请收看。

第六章 谋 局

袁也烈说:“以前我们和鬼子大都是打夜战、游击战,很少打巷战、阵地战,特别是白天打攻坚战,这是一个新课题。但是,无论条件多么艰难,这一战是山东甚至可能是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我们一定要打好,决不允许这些鬼子在火车站过元旦。”

12月30日下午,我八路军警备六旅第11、12团经过短暂休整,开始从禹城县城向火车站方向进发。渤海军区特务第一、二团也从惠民向禹城集结,沿途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老八路来了!要打车站的鬼子兵营了!”

禹城火车站位于津浦铁路与惠(民)聊(城)公路交会处,是国民党济南外围北部重要门户,是国民党反动派向我渤海和鲁豫解放区进攻的兵源物资转运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从平原县城第二次解放之后,李延年为 加强济南外围的防守,把驻济南的日军渡边洋中将第47师团第131联队山谷大队所属8个中队近千人全部调守禹城火车站,企图打通津浦线,以运兵东北并阻止我军直取济南。

如上所述,渡边洋师团是日寇的精锐弹部队,日本投降后接受国民党第 十一战区李延年调遣,气焰十分嚣张。12月26日夜,我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晏城火车站,日军残余部队及从禹城县城逃出的部队皆龟缩至禹城火车站,与山谷大队一起修筑防御工事,企图顽抗到底。

12月30日上午,我渤海军区特务第一、二团和警备六旅第11、12团在  冀鲁豫部队、平禹县大队、齐禹县大队及民兵武装的配合下,将日军山谷大队团团包围在禹城火车站。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兼渤海军区政委景晓村、 渤海军区代司令员袁也烈决定先向日军发出最后劝降通牒,限其2小时内缴械投降。孰料山谷非常骄横,对我军使者说:“你们八路军打不过我们,我们是常胜部队。如果打得过,缴枪的行。”景政委和袁代司令员又派几名“日本战士反战同盟”成员向被围日军喊话,展开政治攻势,可顽固不化的山谷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向我军阵地开枪射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彻底激怒了我军全体指战员,大家纷纷向指挥部请战:“敌人不投降,就消灭他,打个胜仗  过新年。”袁也烈下达最后命令:“坚决、彻底、干净歼灭盘踞在禹城火车站的拒降日军。”

午饭过后,四子与另外两位地方武装干部龙光成、郭晓峰被叫到指挥部 ——毗邻车站的秦老庄一处民宅里,见到景晓村、袁也烈、曾旭清、肖锋等军 区首长以及渤海军区特务一团团长张冲凌和政委王若杰、特务二团副团长陈景三和政委张维滋,警六旅第11团团长朱耀华和政委杨爱华、第12团团 长毛会义和政委赵淳。四子当时不可能想到:10年之后,在他们中间竟然 产生了袁也烈、肖锋、曾旭清、王若杰、朱耀华、毛会义6位开国少将,真可谓群英荟萃、将星璀璨。

肖锋向景晓村、袁也烈介绍道:“这3位同志都是当地人,有着多年丰富 的对敌斗争经验,非常熟悉火车站的地理环境和日军的防御系统及兵力布置情况。”

景晓村与3人握手之后,说道:“大战之前把你们请过来,主要是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景晓村是中共渤海区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清河、渤海区抗日根据地 主要创建者之一,被称为“清河一景”“渤海一景”“山东一景”,是四子此生见过的中共级别最高的领导人。

景晓村,原名景慕达,1917年生于山东章丘,1934年就读于山东第一乡 村师范,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战时期,他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清河区委书记兼清河军区政委。1945年对日大反攻时,他受命担任山东抗日反攻第4前线指挥部政委,与杨国夫、袁也烈率渤海军区部队先后解放 了渤海区腹地全部县城及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德县、平原、禹城、张店、周村 等重镇,将渤海区发展成为西起津浦铁路、东到渤海之滨、北至天津、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的解放区。1947年10月,在渤 海区召开的土地会议上,他遭到饶漱石、康生的诬陷和打击,被撤销职务,长 期受到不公正对待。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才得以彻底平反,担任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1994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

四子首先将火车站的地理环境做了介绍。他说:“从咱们现在所处的指 挥部顺小桥街西首向南一拐,便是德国人修建的禹城火车站。车站最具标 志性的建筑是候车室小楼,当地人称之为‘票房子’,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山谷 大队的碉堡。它紧靠铁路,里面有门脸房7间,进深3间,分上、下两层。票 房后面还有5间房屋,靠坡而建,也分上、下两层,上层5间坐东朝西,可进 入票房;下层5间坐西朝东。最南边的屋内有地洞,应该是日军暗堡。候车室往北有个日本人前几年修建的水塔。塔基和塔身由水泥浇筑,塔顶是红 砖砌就;再向北还有一个早年德国人建造的砖混结构小水塔。这两座水塔 是车站的制高点,所以配置有重兵把守。铁路西侧有座高墙大院,是山谷大 队的兵营,高墙四角塔上的瞭望楼设有监视哨。进兵营正门是一个宽敞的训练场,左边靠北排列着4栋瓦房,然后是浴池、食堂、办公室、军官室等,屋 顶、砖墙的上部设置有可斜射、侧射的枪座。兵营向西是一片干涸的农田, 远远可以望见零星的村落,这些村落是部队进攻前最好的潜伏场所。从兵营正门到庭院是车辆必须以S 形行驶才能通过的壕沟,围墙的外侧挖掘有散兵壕,并钻墙建造可与散兵壕通行的交通壕。车站门前只有站南、站北两  条小街,两旁店铺多为副食杂货,比较有名的有清馨园、德新斋、德源昌等。票房坡道两侧另有几家饭店和小商贩搭建的简易房舍。”

四子一边介绍, 一边随手在纸上画出一张地形草图。

景晓村问:“四子同志怎么对车站的地形这么熟悉?”

曾旭清解释道:“四子有个仇家叫小野,原来是日军铁道护路队的小队 长,当年四子和他有过几次交手,所以熟悉车站地形。现在这个小野就在山谷手下。”

景晓村感慨地道:“日本侵略者欠下了我们太多的血债,现在是老账、新账一起清算的时候了。”

接着,龙光成和郭晓峰也就如何攻打火车站谈了自己的看法。

龙光成,原名秦吉明,1914年出生于禹城秦老庄,从小在铁路边长大,对 火车站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直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担任中共车站中心支部书记。1944年,他担任禹城武工队指导员, 依旧是在车站周边地区与敌周旋。直到1945年夏,他才调任临邑县大队连指导员。内战爆发后,他随同县大队升级为渤海纵队第7师第1团第1连 指导员。1952年,他入朝作战,先后担任志愿军第69师后勤部政委、第201 团政委、军部干部处长等职,后转业至大连担任金州纺织厂党委书记、大连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

郭晓锋,原名郭澄泉,化名张明,同样也是长期在铁路地区从事党的地 下工作,先后担任铁路东区委会宣传委员、禹城敌占区工委会组织委员、禹城工委副书记等职。

听完3人的介绍,袁也烈说:“你们提供的情况很重要,提出的建议也很有价值,指挥部会认真加以研究,完善作战方案。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 盘踞在火车站内的日军山谷大队有近千人,整个火车站已经被鬼子改造成 为一个大堡垒,里面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以前我们和鬼子大都是打夜战、 游击战,很少打巷战、阵地战,特别是白天打攻坚战,这是一个新课题。但是, 无论条件多么艰难,这一战是山东甚至可能是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我们一定要打好,决不允许这些鬼子在火车站过元旦。”

四子趁机要求:“司令员,俺熟悉车站地形,俺想到作战部队去。”

袁也烈诧异地问肖锋:“四子同志不是在作战部队吗?”

肖锋回答:“他现在是旅部侦察连的排长。”

袁也烈笑道:“大战在即,大仇未报,他在后方可待不住。我看可以批准他的请战要求。”

肖锋扭脸对张冲凌说:“那就去特务一团,这次战斗你们打头阵,可要一炮打响。”

袁也烈是个传奇人物,四子过去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今天第一次得见真容,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袁也烈,湖南洞口人,生于1899年。1921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 范,曾当面聆听过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演讲。1924年他考入黄埔二  期,次年由聂荣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是黄埔四期学生  林彪的指导教员。北伐时期他曾任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连长,后任国民  革命军第4军第24师第72团营长,参加南昌起义。后来他又去广西参加 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担任红7军第20师第59团团长。1931年他在战 斗中负重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被判处5年徒刑,在南京提篮桥监狱服  刑,1935年获释。日本投降后他任渤海军区代司令员,此后历任山东野战军 第7师参谋长、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所有少将之中资格最老的一位。“文革”中他遭受磨难,1976年含冤去世。

后来担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的郭晓锋对那次景晓村战前召见回忆道:

12月30日下午,我渤海军区攻坚部队携带重炮、炸药、云梯等经 城内十字街直奔火车站,群众见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大部队过来了!要打火车站的鬼子啦!这回该够小鬼子受的啦!”

是日黄昏,我们接到通知:要禹城工委派人去车站向军区领导介 绍情况,大家商定由我前往。在秦老庄一处民房中,我见到了渤海军区党委书记兼政委景晓村同志。我介绍了情况,景政委又问我敌军营内是否还有内线关系,能不能接近军营。我说很难,在我军包围本站  之前,日军已将在军营内干事的中国人统统赶走了。景政委想了想, 吩咐调几名参加日本反战同盟的日本人,让他们向日本军营喊话。谁知军营内的鬼子很顽固,不断向外打枪,看来只能强攻了。

(参见《禹城抗战记忆》,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第1142页。)

龙光成对这次作战会议同样记忆深刻。他在回忆录中记载道:

军区决定春节前解放禹城车站,在发起攻击前通知我去参加作战 会议,讨论进攻路线。肖锋司令员指着我说:你是车站人,说说进攻 路线方面意见。我看到战斗实施图上已很详细了,便对缩短战斗时间和减少伤亡方面说了3个意见:

一是由兴隆街进攻车站的一路。这里是易守难攻的地方。下面 强攻难接近,因为兴隆街东、西口都有栅门,上有枪眼、垛口,配有轻重 机枪,驻在道尹公署中的1个日军中队、宪兵队可以凭借5间砖楼、高 墙大屋顽抗。要减少伤亡,从敌侧翼一角突破,即可从东北角打通万 家大车店后墙进院;前门紧邻兴隆街东栅门,登右侧屋顶,可与敌阵 地峙平,可变不利为有利,即可突破敌防,敌人或逃向营房,或缴枪,不然叫他们坐“飞机”(指爆破)。

二是进攻车站的一路,是场硬仗。日军驻守的票房大楼,地面两 层,地下1层,是车站的制高点,上可发射火力,下可存兵,只在东北角 后侧坡道下200米外有平房,冲锋出发地即可选在平房中的福和居饭 馆里,准备好炸药包放在这里,翻过坡道即可大楼地下室。这栋票房 大楼据说是德国人用庚子赔款修的,红砖厚墙水泥勾缝,1米多的石基,需连续送几个大型炸药包方可奏效。还需在坡道下丁字街口清香 酱楼上用重机枪火力压制票房的敌人,以免其狗急跳墙出来咬人。这 时主攻团张团长大声说:“龙指导员,打开车站后请你吃扒鸡。”我说:“这次不吃扒鸡了,吃鬼子(驴)肉吧!”此话引起哄堂大笑。

三是进攻广庆大院的一路,这是一个支撑点。院东是开阔地,顺街进攻绕路远,易暴露,可从秦老庄向南,顺小桥街(现胜利街)至拐 角处我家,打通通往小南院的墙,隔沟即巷子北口(巷长200余米)。 巷子南口即广庆大院的西北角,是个极理想的爆破点,既隐蔽又近,敌有被歼可能。

经司令部研究,认为可行,要我随进……

(参见《禹城抗战记忆》,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第1124页。)

自此,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日最后一战——禹城大战终于打响了。

最后一战》
前 言

禹城大战:鲜为人知的中日最后一战(点击观看)

第一章 追 寻

我抬头望一眼天空,那个模糊的身影在浑浊的记忆深处向我走来,慢慢地,所有的一切似乎越来越清晰。我突然感到羞愧,这么多年过去,我竟然将他从记忆中祛除得如此干净。(点击观看)

第二章 毒 刺

肖锋旅长说:“就在最近几天,日军渡边师团131联队山谷大队千余名鬼子进驻禹城火车站,企图在此负隅顽抗。这股日军就像扎在我解放区胸膛上的一根毒刺,若不及时将其拔出,必将后患无穷。”(点击观看)

第三章 血 债

望着静静躺在面前的白雪,四子的心被撕裂一般鲜血四溅。 他想呐喊,想化作一颗炸弹,与小野、与所有的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四子揣好刀鞘,默默立下毒誓:纵然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寻回宝刀,手刃仇敌,血债血还!(点击观看)

第四章 进 城

禹城历史悠久,秦始皇时便在此设郡置县,称为“祝柯县”,汉高祖时改县名为“祝阿”。公元759年,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大禹治水有功,亲赐祝阿县为“禹城县”,从此“禹城”这个地名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之久。(点击观看)


第五章 攻 坚

我军的爆破组迎着枪林弹雨无所畏惧地冲上去,前面的爆破手倒下了,后面的爆破手跨过尸体继续冲锋,枪炮声、喊杀声、冲锋号声汇集成交响乐在天地间回荡。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排山倒海的气势,让四子瞠目振腕、血脉偾张。(点击观看)

第六章 谋 局

袁也烈说:“以前我们和鬼子大都是打夜战、游击战,很少打 巷战、阵地战,特别是白天打攻坚战,这是一个新课题。但是,无 论条件多么艰难,这一战是山东甚至可能是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我们一定要打好,决不允许这些鬼子在火车站过元旦。”(点击观看)

第七章 爆 破

爆破手们逐个清除碉堡。火光中,一座座碉堡前跃动着抱着炸药包的身影,轻重机枪刮风似的叫,炸药包“轰隆隆”震天动地。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再上;再倒,再上。小碉堡终于被全部清除。(点击观看)

第八章 巷 战

那场黑夜中的巷战打得惊心动魄、充满血腥。我军奋力推进, 敌人全力反扑,双方很快融为一体,难分你我,处处包围,节节切断,大包围中有小包围,横截断中有竖截断,金属撞击声、手榴弹爆炸声、怒吼和惨叫声此起彼伏,在夜空中久久回荡。(点击观看)

第九章 追 敌

嘹亮的冲锋号在空旷的田野上空回荡,我军战士以班、组为单位,似股股旋风卷了出去,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坚毅的杀气,咬着牙、瞪着眼、呐喊着、咒骂着向前猛冲。(点击观看)

第十章 截 击

抬眼望去,漫天的雪花宛如美丽的银色蝴蝶在翩翩起舞,整个世界似烟非烟、似雾非雾。在这晶莹剔透的天地之间,敌我双方厮杀在一起,不时血花四溅,滴落在洁白的大地上,酷似一朵朵怒放的郁金香,格外醒目,却又令人胆寒。(点击观看)

第十一章 拼 刺

双方拼起刺刀,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战场瞬间变成了屠宰场。没有人再开枪,只有怒吼声和刺刀捅进胸膛发出的“噗嗤”“噗嗤”声。士兵们拼命地对杀着,彼此已经杀红了眼。到处是鲜血在喷溅,场面残忍至极,犹如世界末日的降临。(点击观看)


第十二章 合 围

一条火龙从西南斜插过铁路,迅速迂回包抄过来。原来是我渤海军区数百名骑兵骑着清一色的蒙古马,一手挥舞着马刀,一手高举着火把,齐高声呐喊着呼啸而至,转眼间冲进鬼子群中,横冲直撞,左劈右砍。鬼子顿时乱了方寸,四下散去。(点击观看)


第十三

章 格 杀

四子切断小野的喉咙,小野便再无还手之力,只好任凭四子陀螺般围着他飞速转了两圈,施展划、刺、击、带、扎、挑、斩等攻击手段,将他前胸后背变成了马蜂窝、血窟窿。这一系列连环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前后不过半分钟。(点击观看)


第十四

章 落 幕

禹城大战共歼灭日军1360人。其中,禹城火车站之战歼灭日军798人,解放禹城县城战斗歼灭日军260余人,晏城火车站之战歼灭日军300余人。此战之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落幕。(点击观看)


第十五

章 铭 史

我站在徒骇河畔,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历史就如同这波涛汹涌的大河,经历了多少暴风骤雨、惊涛骇浪,只为了永不停歇,奔腾向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忠实地记录历史,铭记历史,警钟长鸣,鉴往知来,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点击观看)


作者 陈璞平

陈璞平,祖籍山东禹城,196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山东省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德州市党史专家库总顾问。酷爱党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出版有《迷航—1927陈独秀在武汉》《陈独秀之死》《母亲的红色之恋》《无字碑》《兵出渤海湾》《西风烈》《将军泪》《渤海女兵西征记》《乱世兄妹》等多部著作,尤其擅长撰写军事和历史题材作品,享有“红色作家”之称。作品曾荣获4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省、市作品奖。








编辑:秦真真 吕霜 萧腾

阅读量:

满意

0

基本满意

0

不满意

0

打开“奏嘛新闻”看评论

相关资讯